古純的心得體會寫得比較多,熟茶的討論相對冷清;更深的原因可能是熟茶沒有三六九等的差異,如果細細研究起來
即使你買到各種“高大上”的景德鎮官窯,即使您購到幾萬元一公斤的古樹茶,你的欲望永遠沒有滿足,你追求只是高價
一位老茶客在微信圈寫道:“一個人喜歡喝淡淡的易武茶,可慢慢回憶自己的過去”,“一群在辦公室的同事,喝老班章,濃烈而有精神
造紙工藝完整保留了造紙術發明初期的“浸泡、蒸發、搗漿、澆紙、曬紙”5步流程和11道工序
但如果您到古茶園細細研究之后,您會有全新的認識,更重要一點是要研究老茶(晚秋茶)的變化;當您喝懂后,古樹秋茶品質不會輸給春茶
從傳統的易武制茶經驗觀察,大部份老字號都是把秋茶和明年的春茶混壓。秋茶葉肥,茶桿長,湯水的甜度更好
好的古樹茶一年2次,一次春茶一次晚秋茶,對于特殊產區,谷花茶的品質也不輸給春茶,晚秋古樹茶產量更低,茶芽發得更肥
對于收藏客或是想喝老茶的朋友,他們最關心的是老茶的價值和價格尺度標準是什么?對于省外的很多茶友,他們以為云南會有很多老茶
忽如一夜春風來,所有茶客茶商的茶柜上都擺上了所謂的易武“薄荷塘”,更有一些嚴厲的詞用到了“易武新貴”字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