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詢問2018年春茶情況的茶客比較集中,老李就不一一答復,發短文與茶油們交流,我理解你們迫切的嘗鮮心情,但古樹茶來得要晚
經歷了嚴冬,春回大地之時,喝一壺老生茶,也能感受到暖暖春意。在嚴寒時節喝生茶,它的陳香感覺沒有蘇醒過來一樣,平日里香氣四溢的茶
2011-2012年間收古樹料時,把老班章古樹黃葉壓餅存放,過去算是邊角料,5年后打開品嘗,有意外驚喜和收獲。
離地和傳統發酵在技術上基本一樣,只是茶客們的需求改變了一些細節。最重要的改變就是堆味越來越輕
茶客們對于谷花茶(晚秋茶)的認識不多,只是停留在春韻秋香的初次感受上。普洱茶不同于綠茶和烏龍茶,它是需要時間的陳化和自然變化
雖然現在出現了小沱茶和龍珠等新工藝,但老茶頭的地位是無法撼動的,資深熟茶客們轉了一圈后,還是會在苦尋上好的老茶頭,畢竟它是熟茶工藝上的一朵金花……
回望年齡在35歲以上的人群,大家都慢慢聚回到了茶的身邊,說明年齡也是一道坎,年輕時您無法理解茶的慢生活,當您年齡變大,茶的生活也許是最好的選擇。也許90后們過10年以后,他們也會選擇原味的茶,回歸單一的茶生活……
7月南方各省都進入梅雨季節,特別是今年(丁酉年)陰雨連綿,潤度特別大;批量存茶的老茶客們一定要注意抽濕控溫,不小心就會有發霉的危險。云南的原料產地易武鎮也是雨量超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