易武茶的秘訣
歌頌易武茶的詞太多,“老茶之美”、“老字號之地”、“貢茶之源”、“古六大茶山之冠”等等,但都是空洞的詞匯,再深層次的理解也只是知道茶后期變化好,但這是什么原因呢?
看來答案只有我們自己去尋找了!
我們要從老茶入手,認真的分析一下易武茶的內因,與易武老一輩的制茶人交流后我們得出了一些易武茶的工藝秘招。
A:重殺青、輕揉制
需要給茶友解釋的是,“重”的意思重視殺青工藝(易武茶全是手工殺青),而不是理解成過度殺青,也不是高溫殺青。
樹齡大只是一個初級的指標,如果殺青工藝粗糙馬虎,也是做不好茶的;2000年以前由于茶價不高,由于很多茶農條件的限制,普洱茶的殺青有的炒過、有的沒有炒熟;最直接的感受就是刮風寨的瑤族做茶,他們用做飯的鍋炒茶,所以喝起來茶有一股特別的味道,有人稱之為“瑤”味!其實是鍋的問題。
近兩年來,茶農條件改善,炒茶的鍋都用厚制的鐵鍋,有的用上了銅鍋,古茶價格的上漲也讓做茶工藝更加完美!
輕揉制就更好理解一些,整個易武都用手工揉制古樹茶,手工茶的好處就是保留了茶的內質沒有被破壞,后期擺放時茶的苦和澀均勻的滲出和退化,老茶喝起來比較協調。
網上又出現了一種破壁論,就是茶要重揉捻,茶喝起來才夠味;讓人難以理解的是,茶的細胞可以隨意破開?從做普洱茶的經驗來看,這是一種錯誤的做法,重揉捻只會讓茶湯渾濁,起初喝起來茶味十足,但茶擺放之后滋味淡??!
B:低溫蒸、石磨壓
曬青毛茶通過上蒸汽后可以除去日曬的太陽味,同時也更利于保存;蒸汽本身不會破壞茶的內質,只是讓茶軟化后壓餅。
古人做普洱茶說是緊壓茶,實際上應該是像今天的沱茶和瓜茶,在古代沒有模具的情況下,用手工做茶。
石磨壓餅也是易武制茶的一大特點,后面做生茶的勐海茶和臨滄茶也紛紛效仿,用石磨壓餅最重要的原因是:(易武茶手工揉的泡條茶),泡條茶用石磨壓不容易壓碎條形,且松緊度更自然適中;現階段的古樹茶多數都是手工揉的泡條茶,所以建議用石磨壓制和定型! 不光是處觀的好看,更重要一點有利于茶的陳化!這一細節就是易武制茶人對細節苛求的體現!
和手工對應的就是機器鐵餅,很多人說下關鐵餅香氣好,鐵餅只是銷邊茶和熟茶的初級量茶,如果壓古樹鐵餅只是為保留香氣,那是對古樹茶的一種浪費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