還記得 “越陳越香”這個普洱茶專用詞嗎?在我們追捧新的古樹茶之際,閣下是否要回頭去研究與品定一下,近10年以來您所收藏的古樹茶變化之味。也許當年新茶之日您愛不釋手(制茶工藝迎合您),存放3年以來變化平庸無常;特別是一些高價炒作的山頭茶,當初披著奢侈品的外衣,一棵樹的茶都以1萬起步,而今存放3-5年后還不如1千元(公斤)起步的茶。
當您越來越懂茶之日,您會放棄一些所謂的高價山頭茶,轉而靜心的去欣賞一些小眾精品茶區,特別是陳化很驚喜的山頭茶?;巯?、梅子香、柔順甘甜的茶湯,這也許才是您真正想要的老生茶。
通過近10年來生茶的陳化證明,好多山頭茶的苦和澀是很難消退的,也許要20年或是更久……,這一類別的茶可能更適合發酵熟茶,而不是吹捧它回甘猛烈,更有一些新入行的茶友,把“霸氣”這個詞按在了多數山頭茶上面。
按照新茶的邏輯,如果茶不霸氣,后面就沒有存放的價值?老李覺得有可能恰恰相反,高端生茶有可能在初期不會顯山露水,細品后的表現可能是純正自然,苦與澀都很協調。而所謂霸氣的茶,有可能是被制茶初期動了手腳,爆炒爆揉,只追求曬青毛茶時抓住消費者的心,他們從不關心茶的后期變化如何!
這就是現在所有普洱茶玩家和品茶人都擔心的問題,古樹茶的制作工藝。特別是在炒制和揉捻階段,總是有很多茶商追求毛茶階段就要高香,湯色金黃,專門去忽悠一些所謂的高端茶客。等茶客們存放1年以后,總是覺得表現不如新茶,這又能怪誰呢?
回到正題上來,在收藏新茶之時,不管是大廠貨還是小眾品牌,一定要重視他們的老茶變化情況,從而來判斷一個山頭和一個品牌的價值。做一個理性的古樹茶玩家,應該從古樹茶的陳化研究開始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