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所述的地方地圖上可能看不清,一般職業茶商能看懂,至于廣大茶友,可能熟悉幾個寨子名稱。老李以前主要是主打易武刮風寨,應該是大家比較熟悉的。
為什么統稱大易武茶區,主要是易武系的茶有共同點,同時由于古樹產量的限制;光是一個寨子,很難形成穩定的古樹原料。舉個例子:(彎弓茶,光是春茶可能不超300公斤,市場上遍地是彎弓茶,真的不代表或是讓茶友喝到。)同時彎弓茶樹和刮風寨又是連在一起的,我們做茶人統稱刮風寨古樹茶。
大易武系的地方有:新寨、舊廟、老街、老張家灣到徐家梁子一帶、高家沖到楊家梁子到丁家老寨一帶、老朱石河、一扇磨、彎弓、楊家寨、茶王樹寨、老曼灑、丁家寨、大漆樹、刮風寨、老麻黑、曼秀、落水洞、三丘田、三合社、易比。
具體每一個寨子的產量,人口,收入等雜事,我們就不在這里一一描述。我的新書中會有介紹,重點是要提到易武茶在普洱界中的地位和后期陳化。
易武茶在普洱界中應該是排在首位的,并不是他的茶氣和茶葉價格。最主要2點:
1、 后期陳化,通過近5年來的轉化證明,在所有普洱生茶中,易武茶陳化最優秀。保留了普洱茶的蜜香,梅香;湯質醇厚,滋味甘醇;用普洱茶的專有名詞“越陳越香”來形容最適合。
2、 制茶工藝,當大部份茶區都改用機器做茶時,易武人還是保留了手工制茶的技藝,小鍋殺青,手工揉按,太陽曬等。這些簡單自然的工藝,使易武茶在后期陳化中脫穎而出。
生態環境